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下)

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下)
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下)

人工智慧當起心理醫師~為你排憂解難!!臨時找不到心理醫師時,就試試看最新的心理治療APP吧!!(下)

本篇為下篇,上篇請點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上)

心理治療師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?安啦!

看到這裡,不禁會讓人擔心:連心理治療都要被人工智慧取代了嗎?別擔心!網路上已有一些使用過 Woebot 的試用者,使用心得大致如下:

一、人工智慧還是不了解你!狀況外的 Woebot

很多時候,使用者只能從 Woebot 列出的選項按鈕中,選一個與自己的答案最契合的。

以 Woebot 目前自然語言處理能力,還是比不上真人的心理師。Woebot 的回應,會讓使用者明顯的感受到自己面對的是機器人。很多時候,使用者只能從 Woebot 列出的選項按鈕中,選一個與自己的答案最契合的,就算是「聊」到最後進入到用文字輸入的階段,也感覺它的回應是「自己說自己的」。

二、隱私變成大數據的隱憂

做心理治療時,因為需要當事人的自我揭露,所以這一塊領域的從業者,保密原則是非常重要的。然而透過 AI 聊天機器人時,使用者所傳的每個文字內容都儲存在網路的數據庫中,誰有權使用這些資料、這些人是否能盡到保密原則等,都是未知數。

AI即時諮商:彌補心理治療資源不足,連專家都看好

根據 NAMI 美國精神健康聯盟調查: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

儘管如此,但是AI人工智慧還是能彌補現有心理治療資源的不足。根據 NAMI 美國精神健康聯盟調查: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(數據如上圖圖表)。但心理治療花費高,加上部分患者不會主動尋求治療,因此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病人尚無接受任何治療,此時 Woebot 就可派上用場了!

吳恩達在Twitter上發布了自己的入職Woebot公開信
吳恩達在 Twitter 上發文,公開自己加入 Woebot 的團隊呢

Woebot 並非為了取代傳統心理諮商而生,但可讓即時需要的患者,多一項立即可用的醫療資源,在某些狀況下(如夜深人靜時患者需要幫助,但是生命線卻無法撥通)甚至可以救人一命!難怪連 Andrew Ng (中文名字為吳恩達,是前 Google Brain 電腦科學家、也是AI人工智慧領域的權威)都在 Medium 上宣布加入 Woebot 的團隊呢!

更多人工智慧應用相關文章請點閱下方連結~

其他閱讀

自動駕駛巨頭相互 dissWaymo 槓上特斯拉,嗆「不是對手」

AI 甩尾技術勝 Ken Block!方程式冠軍車手嘆:要失業了

汽車的人工智慧革命開始!AI 如何引發各家汽車廠牌的技術革新?

AI讓形象照「動起來」成視訊替身!NVIDIA會議救星Vid2Vid Cameo

人工智慧評分系統為奧運增添科技感!!給分更公正!!

AI聊天機器人大躍進!!能依不同國家適當調整聊天內容?!()

東奧熱再續!!你非之不可的七大幕後AI人工智慧科技!!()

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上)

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上)
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上)

人工智慧當起心理醫師~為你排憂解難!!臨時找不到心理醫師時,就試試看最新的心理治療APP吧!!(上)

想不開嗎?人工智慧「Woebot」心理治療App隨時待命!

一名男子剛跟自己即將分手的女友吵完架,在察覺到自己即將情緒失控的同時,即時拿出手機,對著聊天機器人 App「Woebot」打出了「I just want to kill myself(我不想活了)」。沒想到,Woebot 竟秒回覆「You can call 911(你可以打911)」。這樣「跳痛」的反應,讓這名男子覺得好笑,瞬間怒氣全消!他回應 Woebot「我在中國呢!」

這個非典型的AI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App 叫做「Woebot」,由史丹佛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 Alison Darcy 於 2017 年首創。其原理是利用認知行為療法(CBT)來輔助治療使用著的心理症狀。只要你心情不好時,就開啟 App、跟他對話即可。

下方影片為 Woebot 的 CEO 兼創始者 Alison Darcy 在 SuperBot 2018 上講述 Woebot 的發展史以及見解:

讓心理師 AI 與你談心!一問一答的「認知行為療法」

淺談「認知行為療法(CBT)」—當代主流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

認知行為療法的說明圖

認知行為療法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CBT)」的理論是基於我們的思想、感受、行為、生理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。因此讓人們覺得困擾的不一定是「事情本身」,主要是「對事請產生的想法」。例如你今天跟某人約會,他遲到了,你可能就對他的觀感就不佳;但是,若你的想法是「他可能遇到塞車,真是辛苦了」就不會有不滿的感受產生。

CBT 的目標,就是藉由改變想法,來幫助當事人處理現階段的情緒狀況。典型的 CBT 療法中,治療師除了需要分析、評估案主現階段的想法、情緒、行為如何互相影響之外,也需要與案主共同努力,例如要求案主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某些技巧、做情緒紀錄等。CBT 目前是主流的心理治療方式之一,執行起來也比精神分析、存在主義等治療方式等更目標導向。

人工智慧如何配合「認知行為療法」?

Woebot 主要透過 AI人工智慧與使用者對話之間,辨識使用者所傳遞的內容,並駁斥消極的、非理性的扭曲認知。例如當你傳:「我真的很沒用!」,Woebot 就會反駁這個病態想法,並讓使用者了解這是自我挫敗(self-defeating)行為,會妨礙後天的發展。開發者 Darcy 將這款 AI 的角色設定為兼具同理心與幽默感的機器人,希望透過這款人設引導人們遠離負面情緒。

Darcy 曾找 70 名患有憂鬱症、焦慮症的學生做實驗,並分成兩組:實驗組與 Woebot 聊天;對照組則是讀心理衛生所治療憂鬱症的電子書。兩個星期後,Woebot 組的學生症狀明顯減輕,雖然實驗結果比預期的好,不過 Darcy 也坦言尚未與傳統的心理諮商師治療進行比較。

本篇為上篇,下篇請點深夜情緒潰堤?讓人工智慧心理治療APP陪伴安撫你!!(下)

更多人工智慧應用相關文章請點閱下方連結~

其他閱讀

自動駕駛巨頭相互 dissWaymo 槓上特斯拉,嗆「不是對手」

AI 甩尾技術勝 Ken Block!方程式冠軍車手嘆:要失業了

汽車的人工智慧革命開始!AI 如何引發各家汽車廠牌的技術革新?

AI讓形象照「動起來」成視訊替身!NVIDIA會議救星Vid2Vid Cameo

人工智慧評分系統為奧運增添科技感!!給分更公正!!

AI聊天機器人大躍進!!能依不同國家適當調整聊天內容?!()

東奧熱再續!!你非之不可的七大幕後AI人工智慧科技!!()

不會測量社交距離免擔心!!讓人工智慧來幫你!!

不會測量社交距離免擔心!!讓人工智慧來幫你!!
不會測量社交距離免擔心!!讓人工智慧來幫你!!

人工智慧科技在疫情期間也能發揮作用!!新的科技可以幫人們測量社交距離,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離喔~

AI 大神」吳恩達旗下公司 Landing AI 開發的「社交距離檢測工具」,則是另一項與疫情有密切關係的 AI。

為了幫助疫情期間依然得持續工作、因某些原因非得外出的民眾以及阻止疾病蔓延,Landing AI 開發了最新人工智慧工具確保大家能維持社交距離,該工具透過攝影機拍攝的即時影像,並同步分析檢測在公共空間的人們是否處於安全距離。

這款 AI 工具會偵測所有經過空間的行人,並在每個人身上畫出一個綠色方框,當有人靠得太近,框框就會變成紅色,在靠得太近的兩人之間畫出紅線,並發出警訊,提醒人們遵守安全距離規定。

 

▲ 影片中可以看到探測器偵測每個行人,距離過近就會被標上紅框

 

根據Landing AI 公開的演示,AI 運作需要經過「校正、檢測、測量」三個步驟。

第一步「校正」為將透視圖轉換為俯視圖。最簡單的標定方法是在透視圖中選擇四個點,將其映射到俯視圖中矩形的角上。

▲左邊為原始透視圖,覆蓋著校正網格;右邊是鳥瞰圖,街道兩邊完全平行於綠色網格。圖片為 Landing AI 官網示意圖。

 

第二步「檢測」,為將檢測到的行人應用於透視圖上,在每個行人周圍繪製邊框。為了簡潔化,團隊使用基於 Faster R-CNN 的開源行人檢測網絡。為了清理輸出的邊框,團隊使用最小化後處理,如非極大值抑制(NMS)和各種基於規則的啓發式算法,並選擇基於現實假設的規則,減少過度擬合的風險。

第三步「測量」,給定每個人的邊框。由於在「校正」那一步輸出針對地面的變換,需要將所述變換應用到每個區域的底部中心點,從而得到他們在俯視圖中的位置。

▲距離過近的人們除了顯示紅框外,也會多顯示出一條線以強調。

 

最後測量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並根據校正估算出的係數縮放距離。用紅色方框標注出安全距離以內的人們,並在兩者之間畫一條線來強調。

即使 Landing AI 強調使用使用這款工具應該公開透明,必須事先取得被監控人的同意,同時也稱該系統不會辨識個人身分。但依然有不少評論顯示出對影像監控工具的擔憂。有的評論表示,若是在工作場域,即使員工不同意老闆使用這款工具也很難提出反對。

但 Landing AI 的初衷是為了在疫苗研發出來之前,盡可能透過保持社交距離來抑制疫情的蔓延,而人工智慧 對影像分析與追蹤技術的發展助益,無疑為未來的公衛領域拓展出新的可能,在考量隱私和個人權利問題時,也要正視科技增進了全體人類的福祉,以免因噎廢食。

推薦閱讀:【AI在瘟疫蔓延時】台灣 AI「雅婷」化身音樂家 發表首張專輯「武漢肺炎」

 

 

更多人工智慧的文章請點閱下方連結~

 

 

 

其他閱讀

線上職訓正夯 從零開始花半年錄取軟體工程師

Python vs R語言:哪個比較適合人工智慧/機器學習?

台灣本土開發AI 發行首張音樂專輯<<武漢肺炎>>

AI 人工智慧、ML 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、Python 是什麼?

你家萌寵也能成為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訓練師~可能嗎?()

人工智慧不僅可以自動駕駛,現在還會打棒球?!()

第一支人工智慧威士忌誕生!!想嚐嚐是什麼味道嗎?()

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是他發明的!!Nils Nilsson逝世

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是他發明的!!Nils Nilsson逝世
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是他發明的!!Nils Nilsson逝世

人工智慧先行者Nils Nilsson逝世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遺留下來的偉大發明有哪些吧!!

Nils-Nilsson.jpg▲ 人工智慧先驅-史丹佛大學名譽教授 Nils Nilsson

 

人工智慧先驅、人工智慧名人堂入選者、AAAI (美國 AI 協會) 前主席、A* 搜尋演算法發明者以及多部人工智慧教科書作者──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的第一位名譽教授(Kumagai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)Nils Nilsson 於美國時間美國時間 2019 年 4 月 23 日逝世,享壽 86 歲。

Nils John Nilsson 教授於 1933 年 2 月 6 日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,是 人工智慧的研究先驅之一,在「搜尋演算法」、「機器人學 (註:一種跨領域科技,涵蓋機器人的設計、建造、運作、應用等)」以及「知識表示法(註:一種跨領域的表示方法,涵蓋認知科學和 AI 兩個領域。在認知科學裡為人類儲存和處理資料的方式;在 AI 中,主要目標為儲存知識,讓程式能夠處理,達到人類的智慧。)」的貢獻而聞名。

研發世界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「Shakey」

 

▲ Shakey 是世界上第一個體現人工智慧的機器人

Nils Nilsson 教授在史丹佛國際研究院(SRI International)的人工智慧中心任職 23 年,致力於將統計學和神經網路的方法應用到圖形辨識中。1966年開始,他和中心的創始人 Charles Rosen 及著名的 AI 學者 Bertram Raphael 共同主導機器人 SHAKEY 的研發工作。Shakey 是世界上第一個體現人工智慧的機器人。

發明網路遊戲中常用的「A* 最佳路徑演算法」

A* 最佳路徑演算法的演示圖
▲ 算出最佳路徑的「A* 搜尋演算法」演示圖

 

1968 年,Nilsson 教授與電腦科學家 Peter E. Hart 和前段所述的中心創辦人 Bertram Raphael 共同研發出「A*(讀作『A-Star』) 搜尋演算法」,為人工智慧領域帶來了非常重大影響。

A* 搜尋演算法(A* search algorithm),是一種在有多個節點路徑的圖形平面上,求出最低通過成本的演算法。今天 A* 搜尋演算法常用於遊戲中的 NPC 的移動計算,或網路遊戲 BOT 的移動計算上等。

 

 

▲ 用 Python 實現 A* 演算法的教學影片

 

之後,Nilsson 教授又創立了自動即時規畫(Automated Temporal Planning)領域,並於 1971 年與 Richard Earl Fikes 共同發明 STRIPS(史丹佛研究所問題求解系統)規劃系統。

1985年,Nilsson 教授回到母校史丹佛大學任教,擔任電腦科學系主任直到 1990 年。在這段期間,Nilsson 教授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課程;同時也主導 「機器人如何應對動態的世界、如何同時規劃動作並從中學習」的研究工作。

五本人工智慧教科書,皆是出自 Nilsson 教授

Nils Nilsson 教授出版了五本人工智慧的教科書,分別為:

  • 《人工智慧的問題解決方法》Problem-Solving Method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,1971
  • 《人工智慧的原則》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,1980
  • 《人工智慧:新的合成》Artificial Intelligence: A New Synthesis,1998
  • 《人工智慧的的追求:思想和成就的歷史》The Quest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: A History of Ideas and Achievements,2010
  • 《理解信念:人工智能的科學理解》Understanding Beliefs,2014

其中,《理解信念:人工智能的科學理解》還被翻譯成中文。

除此之外,Nilsson 教授也是 《人工智慧》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、《人工智慧研究期刊》(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)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以及 《美國電腦學會雜誌》 的編輯。

2011 年入選「人工智慧名人堂」

同時,Nilsson 教授還擔任 AAAI (美國人工智慧協會) 的主席、AAAS (美國科學促進會) 的成員、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,曾獲 IEEE「神經網路先驅」獎、IJCAI「卓越研究獎」及 AAAI「傑出服務獎」等,並於 2011 年因「人工智慧和智能系統領域的重大貢獻」入選「人工智慧名人堂(IEEE Intelligent Systems)」。

1990 年 8 月開始,Nils Nilsson 開始擔任史丹佛大學的 Kumagai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(名譽工程教授),直到 2019 年離世為止。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以及 2019 年圖靈獎得主 Yann LeCun、史丹佛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吳恩達教授等很多 AI 人工智慧界的重要人士也通過社群媒體發表了他們的悼念。

 

RIP to my friend, colleague, and AI visionary Nils Nilsson. Your work on the A* algorithm has improved countless lives (this is how we find the shortest path from A to B). I will always remember your work, but even more importantly your kindness. https://t.co/ftfijmQgeW

— Andrew Ng (@AndrewYNg) April 23, 2019

 

Nils Nilsson passed away.

He is best known for the invention of the A* algorithm for path finding, and for his leading role in the Shakey project at SRI, one of the first mobile robots with visual perception and trajectory planning…. https://t.co/tXlRzWXJUy

— Yann LeCun (@ylecun) April 23, 2019

 

 
包含 Nils Nilsson 在內的諸位人工智慧先驅們的貢獻,史丹佛在 AI 領域出了不少人才與跨時代的研發。像是日前研發了甩尾比人類還精準的人工智慧自駕車,有興趣的朋友們,可以點擊以下影片與連結看看 AI 甩尾的神乎其技哦!

推薦閱讀:AI 甩尾技術勝 Ken Block!方程式冠軍車手嘆:要失業了

 

▲ 史丹佛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有需多劃時代的成就,如 AI 自駕車的甩尾角度無人能及。

 

 

更多關於人工智慧的相關文章請點閱下方連結~

其他閱讀

人工智慧釀酒「人生釀造 craft」20、30、40、50 世代都有不同的專屬啤酒

美軍研發狗用 AR 頭戴裝置 跑多遠都能「看」到長官指令

網友留言殺死了16歲美少女!IG毛起來用人工智慧打擊網路霸凌

台灣第一本人工智慧高中教科書 郭台銘打造並贈閱

掌握SEO就靠這八章()你的使用者是誰?

人工智慧自動產文無破綻?文字創作者就要這樣被取代了嗎?()

人工智慧即將入主法庭取代法官?!這真的可行嗎?!()